近期“卡圈”出了一件大事:超过7家银行对持卡人的信用卡积分权益进行了调整,主要是下调航空里程或酒店积分的兑换上限。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,引发信用卡持卡人关注。
旨在保证正常用户权益
这一集体行动并不寻常。
目前,零售业务转型是各家银行的共识,当下正是各家银行在信用卡市场发力的关键期,而信用卡积分兑换等权益则是银行扩展新客户、增加客户黏性的关键手段。
有媒体解读称,近年银行刷卡手续费下降,银行出于控制经营成本的考虑,选择削减信用卡积分权益。
不过,银行业人士表示,如此解读有失偏颇。银行此举的真正目的是遏制信用卡职业“羊毛党”的套利行为,保证真实、正常的用户获得应得利益。在信用卡产业中,大量职业“羊毛党”使用非常规手段,大肆“洗劫”积分兑换权益,挤占了正常持卡用户的大量权益资源。
该人士表示,银行信用卡权益调整之后,可以避免职业“羊毛党”对资源的过度挤占,从而把权益分配给真实持卡用户。
“羊毛党”大肆“洗劫”资源
近些年,传统银行业越来越重视通过互联网手段获客。本月上海银监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2017年在沪7家信用卡专营机构线上交易笔数首次超过线下,同比增速高出线下交易50个百分点。
银行业人士表示,大量的线上营销活动给依托互联网的“羊毛党”产业带来更多“薅羊毛”的机会。正常的持卡用户参加营销活动,薅到“羊毛”,获取应得优惠,这无可非议,也是银行开展活动的初衷。但职业“羊毛党”破坏正常的游戏规则,这不仅是银行的损失,也是正常持卡用户的损失。
例如,去年一家股份制银行上线一个名为“生活大玩家”的信用卡活动,为用户准备了50万份礼品。在活动上线前,有知名职业“羊毛党”在QQ群中介绍活动的漏洞和“薅羊毛”的方法。随后,QQ群中有人透露,有“大牛”已经到手几千张观影券。
这些职业羊毛党“洗劫”信用卡活动奖品的下一步是抛售。有资深持卡人曾对媒体记者表示,“羊毛党”除了“薅”积分兑换礼品,许多人还明码标价买卖权益。例如,某银行信用卡的一项服务是境内外接送机服务,不少职业“羊毛党”将这项权益进行买卖,导致银行不得不要求司机核对卡片和身份证,甚至要求现场拍照留存。
银行业人士表示,即使是观影券等小权益,如果以20元/张的价格出售,1000张即可获利20000元,而这或许只是1名职业“羊毛党”1天的收益。
在这种情况下,郁闷的是正常持卡用户。许多用户在活动开始时兴冲冲地打开银行信用卡APP,但此时不少活动权益已被职业“羊毛党”兑换一空。
要解决这一问题,修补营销活动漏洞是一种方式,调整权益指标上限是另一种方式。一位股份制银行相关权益业务负责人表示,银行在调整权益前做了大量用户调研,根据调研结果科学确定调整后的权益指标,确信不会损害正常持卡人的利益,套住的只是职业“羊毛党”的手脚。
银行业人士表示,从舆情来看,近期在各卡圈、社交媒体上对信用卡权益调整进行抨击的人大多并非普通用卡者,而是以此为生的职业“羊毛党”。
“羊毛党”年轻化贻害无穷
职业“羊毛党”已形成群体化、规划化的完整产业链,涉及的领域不局限于信用卡,还渗透到娱乐平台、P2P、电商、投资理财等。
智能风控机构FreeBuf与同盾科技去年联合进行的一项关于“羊毛党”产业链的研究显示,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,有约110万个媷羊毛团伙在互联网上“兴风作浪”。
据同盾科技监测,2017年出现的羊毛团伙中,最大的团伙持有上千台设备,此类大规模的“羊毛党”团伙数量超过8万。2017年前三季度,企业因为“羊毛党”造成的损失在千亿元级别。
上述研究显示,“薅羊毛”QQ群成员以“90后”和“00后”居多。他们本应专注于学业和个人职业发展,却沉迷于虚假套利、不劳而获的“薅羊毛”,容易扭曲其人生观、价值观并引领其走上歧路,增加了社会不稳定的风险因素。
上述研究显示,多名“羊毛党”QQ群的群主是大学生,负责开发黑客工具、贩卖信息等。
新版《网络安全法》规定,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入侵他人网络、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、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;不得提供从事入侵网络、干扰网络正常功能、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工具和制作方法;不得为他人实施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提供技术支持、广告推广、支付结算等帮助。
对于“羊毛党”,曾监管部门对违法行为予以直接打击,或通过降低套利空间进行间接打击。
不过,银行业人士表示,这种社会现象的背后利益关系复杂,要真正解决问题,无法仅依靠某一方的监管,而是需要社会的通力合作。对于银行等遭遇“羊毛党”困扰的企业来说,在推出营销活动前可以通过多次模拟,完善活动流程,避免出现漏洞,同时借助大数据等科技手段,遏制“羊毛党”的套利行为。